久泰匠工|用工匠精神, 講湖南故事用精耕細作的工匠精神,講好湖南故事,近1日召開的全省對外宣傳工作會議,指出了提升對外傳播能力的關鍵一招。 一個精妙的故事,遠勝一堆空泛的大道理。做好外宣工作,**的方式、**的途徑,就是講好我們自己的故事。用精彩紛呈而又飽含哲理的故事,贏得國際社會對中國更多、更好的認知、認同,扭轉目前國際輿論場中“失語挨罵”的尷尬現實,在“聯接中外、溝通世界”的交流互動中,把我們的發展優勢轉換成話語優勢。 今天的湖南,有太多的故事可以講:湖南人、湖南的歷史文化、湖南的秀美山川,都是我們可以信手拈來的題材;湖南制造、文化湘軍、兩型建設、脫貧攻堅的“湖南樣本”等,都屬于我們應該說的話題。 “好的宣傳,就是要做得不像宣傳?!?/span>講好湖南的故事,就要學會話語轉換,少一些“人云亦云”,多些“云所未云”,善于將我們立場和主張,轉化為具體的話題主題。今年初,一場“湖南文化走進聯合國”的交流推介活動,憑著“一粒種子”、“一座書院”、“一部電影”,讓湖南元素、湖南聲音走進了聯合國。 文化交流和貿易,是承載價值觀的傳播,也是最有力量的傳播。湖南文化底蘊深厚,打好文化牌,對外宣傳就會事半功倍。要以“湘”字號文化產品為先鋒,找準文化交流的“點”,以“文”化人、以“文”會友、以“文”建信、以“文”促貿,讓海外民眾更好地觸摸湖南文化的脈搏、感知湖南發展的活力。 講好湖南故事,還得拓寬傳播渠道。湖南不缺外宣資源,缺的是渠道。一方面要抓住媒體融合的發展機遇,著力暢通新興媒體的傳播渠道,讓“指尖上的湖南”觸手可得;同時加強傳播能力建設,主動走出去,到別人的地盤上搞宣傳,善于借助外媒外力拓展國際傳播渠道,實現借嘴說話、借筒傳聲、借臺唱戲。 要講好湖南故事,得有工匠精神。對外宣傳,“講出去”是前提,“講進去”是本事。更好地向外界推介湖南、宣傳湖南,需要有一支能把“有意義”的事講得“有意思”、把“有意思”的事講得“有意義”的講故事的人才隊伍;需要精耕細作、精益求精,讓一批“叫得響、傳得開、記得住”的湖南故事,成為提升湖南形象、增強湖南發展軟勢力的經典案例。 對外傳播中怎樣才算有工匠精神呢?指導思想上不能大而化之,只管過程不管結果;外宣品不能粗制濫造,要精致精美;目標人群要精準,到哪座山唱哪首歌;話語方式要融通中外,善于借用人家的典故、格言,避免官話套話,等等。在這方面,習近平總書記為我們做出了榜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