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評論|中國科技擁有5大戰略優勢!昨天看到一位戰友留言:突然覺得中國真心不容易,國力要和美國比,福利要和北歐比,環境要和加拿大比,機械要和德國比,手機要和蘋果比,聯想要和IBM比,長城要和通用豐田比,龍芯要和Intel比, C919要和波音比……一個國家的制造vs整個世界全部高端!但我不知道有哪個國家建國60多年靠自己的努力達到中國目前的高度的! 不想贊美誰,也不想詆毀誰,只想說一句:人無完人,事無完美。 我記著有一句話:我國的武器再不好也是保護你的,外國的武器再好也是揍你的。別噴我們的祖國了,她知道有不足的地方,她也正在努力追趕與彌補。我愛你中國! 是的,我們總是把自己和***的、最強的國家相比。這么比,有些人是惡意相比,他們是為了貶低和嘲笑中國。但是,更多人內心這么比是為了找出差距,努力奮斗,迎頭趕上!因為,歷史上的中華民族太優秀了,是人類社會**沒有中斷過的文明,曾領先世界以千年未單位計。所以,在中華子孫的內心深處,只有***才能與自己民族的身份相匹配,否則就還不夠,就要努力追上并領先。中國,正是在這一代代人的努力奮斗中,不斷從落后實現追趕甚至超越的! 如今,中國在科技領域已經開始全面發力,局部極少數領域已經實現了世界領先,但大部分領域還是處于追趕著的位置。很多人已經開始對中國自信,但有些人還不那么自信。在占豪看來,中國在科技領域已經擁有了如下戰略優勢: 一、科技的后發優勢。 科技和經濟有異曲同工之妙,即都擁有先發優勢和后發優勢。對中國來說,相比領先的發達國家,中國在技術起點上比領先的國家更高一些,那么在進行技術研究的起步方面就比原來領先國家搞同級研究時起點更高。這樣,一旦出成果,相對速度就會比原來相關國家發展的速度更快。這種后發優勢,正在科技界發酵。 二、市場規模和制造業規模優勢。 中國如今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是近14億人口的巨大市場,還是**大制造也大國,這種市場和制造業的規模優勢使得我們國家只要有相關的技術突破,很快就能有巨大制造能力推向市場并有巨大人口基數的市場人口承接,這就能推動新經濟在中國能夠獲得更快發展。這種優勢是其它國家所不具備的。 三、市場高速膨脹優勢。 相比發達國家市場,中國的市場需求是在高速膨脹的,這種高速膨脹的市場最有利于高新技術的發展,因為不但有巨大存量市場空間,還有巨大增量市場空間,這種空間的快速膨脹預期會給科技帶來更快速的進圖推動力。 四、資本+技術積累優勢。 相比過去中國資金匱乏,科技投入能力有限,現在的中國則完成了資本和技術的初步積累,這種積累使得中國可以在短時間內調集大量的資本和技術在某個領域進行投資攻關,并能在短時間內見到成效。譬如,在軍工領域,我國現在無論搞大飛機運20還是四代機J20,都比美國當時搞出來的速度更快。而且,這種加速度并未停止,而是在更快地加速。 五、體制優勢。 我們國家是集權體制,這使得我們的政府擁有非常強的調動資源的能力,這種體制優勢可以讓我國將資源集中起來形成局部攻關,這種攻關在過去幾十年讓我過受益匪淺,我們可以在六七十年代搞出“兩彈一星”,而在今天在高精尖領域正在突破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我們擁有的體制優勢。 中國所擁有的這些戰略優勢在未來一二十年將會逐漸凸顯出來,我們會看到我們國家在科技領域日新月異,將會有越來越多的牛閃閃的科技產品出現在我們面前。而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也將擁有更多基礎科學研究的經費和設備,中國也將在基礎科學和宇宙科學等領域進入深入研究階段,二三十年后到本世紀中葉,我國將有望出現理論領域突破。 所以,戰友們要想看到中國領先世界,那么就讓自己活得更久一點,祖國一定會給你一個個驚喜! 英專家:三大優勢將助推中國成為世界科技強國
新華社倫敦6月4日電(記者張家偉)英國帝國理工學院商學院市場營銷和戰略學教授葉恩華日前在倫敦對新華社記者表示,中國能夠實現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的目標,因為中國擁有三大優勢:吸收和利用科技知識的能力、***的制造能力以及一個龐大的本土市場。 在評論中國近日召開的“科技三會”時,葉恩華認為有不少“令人鼓舞的進展”。他舉例說,中國通過稅收優惠、“千人計劃”以及“萬人計劃”等多種政策,正吸引不少國外大學和公司培養的頂尖科學家回國發展。 此外,中國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機制在進一步完善,并且越來越多的公司通過法律手段保護了自己的合法權益。中國政府也越來越關注知識產權方面的問題,最近還發布了一些聲明并采取了行動,這包括設立更多知識產權法院。 葉恩華是觀察中國科研創新政策的專家,也是《創新驅動中國:中國的下一個戰略優勢》一書的作者之一。 葉恩華認為,為了提升中國的創新能力,政府有必要鼓勵學術界展開更多獨立思考,提高可共同參與的深入學習能力,中國也有必要繼續推進經濟市場化,同時政府應該繼續像以往那樣大力投資基礎設施,因為這已被證明是非常有成效的。 他舉例說,現在中國計劃在全國范圍內興建大量電動車充電站,這將有效刺激電動車的需求,從而帶動相關產品設計的創新。尤其在基礎設施方面,僅僅依靠市場的力量并不夠,一個強有力的集中規劃在這方面能夠帶來很多優勢。 英國廣播公司前中文總監李文說,中國科技創新之路確定了明確的發展目標,“我認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科技創新人才培養”。他認為,政府需要配套政策來創造有利的環境,不僅重點培養國內人才,也應加大力度吸引海外人才,比如出臺政策讓海外人才專注科研工作,幫助其安置家庭等。 |